作者:劉昭仁
出版社:實踐大學數位出版合作系列 社會科學類
出版日期:台灣
臺灣仁醫的身影
按我瀏覽更多相關資訊

  本書介紹馬偕、蘭大衛等十餘位臺灣仁醫的生平、醫術醫德,對臺灣醫療社會的貢獻等,讓他們的潛德幽光閃耀出來,使讀者再見仁醫德容之茂,使醫學院學生有學習的典範,促進醫學倫理的弘揚,使杏林和風再起。

  黃崑巖教授在其〈醫學教育如何提昇醫學倫理〉一文中說:「倫理教育要提昇成功,不可或缺的一環是教師的典範。……最近國內一家醫院,對一千多位醫學院學生做問卷調查,結論顯示學生苦於找不到典範,這是一個重要的事態。如果要學生有倫理概念,教師要能處處示範倫理之為何物,才能做潛移默化的工作。」學者的真知灼見,引為此書編著者劉先生編寫本書的動機,他認為:「於是思考著,人說杏林日漸枯萎,其實只是世俗的表相,『十步之內必有芳草』,在名韁利鎖的世俗風氣裡,依然有許多醫生、護士、藥師、檢驗師,不計功名利祿,在山巔水濱、離島前線,日日夜夜,月月年年,盡一己的心力,幫助病患,他們宛如藏在櫝中的美玉,曖曖含著光輝;尤其是那些不忮不求、無怨無悔、犧牲奉獻、濟世救人的仁醫,令人肅然起敬,心嚮往之,他們是杏林的芳草,醫學倫理的典範或標竿。」

  於是不分性別國籍,劉先生選出臺灣古今的仁醫馬偕、蘭大衛父子、戴仁壽、蔣渭水、賴和、杜聰明、許世賢、謝緯、魏火曜、陳五福、謝獻臣、洪長庚、張暮年等十三位,編撰《臺灣仁醫的身影》一書,考述其生平、醫術醫德、對醫療社會的貢獻,讓他們的身影顯現,讓他們的潛德幽光閃耀出來。

  「哲人日已遠,典型在夙昔」,這十三位仁醫都已逝世了,惟今天讀者讀本書,可有如見仁醫德容之茂的感覺,如能深思力行,踵武前賢,使杏林和風再起。果如其然,那麼本書很可做為各醫學院「醫學倫理」課程的輔助教材。

作者簡介

劉昭仁
  1942年生,先後畢業於省立嘉義師範學校、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及國文研究所碩士班。
  曾任中小學教師、大專校院、大學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兼主任秘書,現任實踐大學專任教授。
  著有《戴東原思想研究》、《陸宣公學記》、《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》、《應用家庭倫理學》、《公文應試必讀》、《國文論文與閱讀測驗》、《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》等。


*以上商品說明取材於博客來網路書店, 應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為準
有更多商品在EZ網路書店等你來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uymeh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